Syst. ed. 10, 2: 1205. 1759.
多年生半灌木状草本。根状茎粗壮,横走;茎直立,高1-1.5(-3)m,苍白色,有细条纹;分枝粗壮,对生,水平开展,稀互生;茎、枝被稠密黄色绒毛或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厚纸质,卵形、近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4-10cm,宽1.5-5cm,基部楔形、浅心形或宽楔形,边缘有稀疏而不规则的圆锯齿或全缘,有时基部一侧有锯齿或两侧各有一粗大的圆齿或3浅裂,两面粗糙,被长柔毛及红棕色腺点,下面及沿脉上的毛和腺点稠密,先端急尖,基出脉3条,花序下部的叶较小,边缘全缘。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,在茎或枝端排成伞房状或复伞房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花序梗粗壮,被稠密的短柔毛;总苞近管形,长约1cm;总苞片4-5层,外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,长约2mm,背面被短柔毛,先端钝,向内的渐长,中及内层总苞片长圆形,长7-8mm,先端渐尖;花约20朵,花冠白色或粉红色,长约5mm。瘦果黑褐色,长约4mm,具5棱,棱上有稀疏的短柔毛;冠毛白色。花期:4-12月。果期:4-12月。
产地:梧桐山(王国栋等06005)。生于荒地、路旁,海拔50-200m。归化。
分布:原产南美洲。我国广东、香港、海南(北部)、广西和云南等地均有归化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治伤口出血。
据有关文献(R. M. King & H. Robinson in Phytologia 20(3):204.1970),本种曾被归并到 Chromolaena属中。我们研究了 Eupatorium与 Chromolaena两属关系,它们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,很难区别,仅在总苞形状有些区别:前者总苞近管形、狭钟形或钟形;后者总苞近圆柱形等不同。因此本志仍保留原来的分类位置。